列治文华人微信交易$300万独立屋 出事闹上法庭 法官都没辙!

432

虽然身在加拿大,但微信仍旧是广大华人们不可或缺的社交沟通软件。在微信上交流日常生活没有问题,可是如果涉及到重要的合同,微信聊天记录在加拿大还具有法律效力吗?

最近,列治文就发生了这样一起纠纷,三名华人在微信上谈判了一套价值近300万房屋的购买事宜,并起草了一份有争议的中文合同。最终因为一方毁约,被另一方告上了法庭。

面对着微信上的聊天记录,让看不懂中文的法官犯了难,拒绝对这起闹剧作出裁决。

让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华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。

在这起案件中,Blundell Road(1号路西边)一套独立屋的屋主杨女士和王先生(Hong Yang 和 Yuzhang Wang,音译),对他们曾经的熟人李女士(Xue Yun Li,音译)发起了诉讼。

杨女士和李女士在跳舞的时候认识,2017年时,杨女士准备将这套独立屋出售,李女士当时就表示自己感兴趣。

在最近公布的法庭文件当中,显示杨女士和李女士,还有李女士的儿子小杨之间,有着一份非常简单的中文购房合同

这份杨女士和李女士之间的合同只有一页,由杨女士和其丈夫王先生起草。

除了这份合同之外,还有双方的微信聊天记录,提交给了法庭当作证据,当然,这些聊天记录也全部都是中文的。

更加混乱的是,李女士实际上在2017年时,就已经搬进了这套独立屋,并在完成购买前住了将近一年,据称还支付了几笔定金,共计20万加币

不过最终,李女士退出了交易,在列治文购买了另一处房产,这就引发杨女士和王先生对她发起了违约诉讼。

李女士也不甘示弱,立刻提出了反诉,要求要求杨女士归还她为这套房屋所支付的资金,并要求赔偿不当获利。

李女士否认了合同的有效性,并指责屋主没有准备好、不愿意或不能够进行销售。

面对着大量中文聊天记录以及合同,法院虽然收到了经过认证的翻译,但法官杰奎琳(Jacqueline Hughes)表示,鉴于双方证据的差异以及他们各自对合同的翻译不同,几乎不可能确定本案中发生的事实

杰奎琳表示,微信消息的顺序“并不总是一致的,并且在至少一个例子中,两个翻译对同一信息提供了不同的翻译”,她没办法找到必要的证据,来对索赔或反诉作出判决。

杰奎琳总结道:“总的来说,鉴于这个简易审判申请中证据的性质,使法院无法找到确定本案问题所需的事实。”

杰奎琳补充说,就算她能有足够的证据来确定违约索赔到底是谁的责任,她也没办法找到必要的证据,来评估原告声称的损失。

最终,杰奎琳驳回了双方的简易审判申请

朋友之间买卖房屋,最终却落得这么个结果,这不仅朋友没得做了,双方付出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也是难以计量。

像买房这种涉及大额资金的交易,大家还是按照正规的流程和合同来走,毕竟中国老话说得好,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呢。